网站首页
手机端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
快速导航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配色中心

所有配色登陆后可长期保存!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  >  互动  >  图片 > 道教音乐与养生的关系

道教音乐与养生的关系 [复制链接]

查看:146回复:0

尚未签到

41

主题

41

帖子

51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17
发表于 2023-1-23 08: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中国西藏网


养生一词,来历甚古,在《庄子·养生之道》中就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历来,道家与道教都非常重视修真养性,把平常的修炼视为养生之道。特别是全真道,更是以“人命双修,羽化证真”的思惟为宗教信仰,“性”功指修心,“命”功为炼气,“真”为小我内修的“真功”及传教济世的“真行”,羽化乃修炼之最高境界。从道者以为,只要至心诚意地炼养,一旦“真”功乐成,即可自立生死。所以,道众尤其重视建炼养生。

道教的外在形状是它的科范仪式,而道教音乐又是各类科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甚道教音乐?在道教活动中所利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它包括道教科仪音乐以及羽士在宣道、传教和修身养性时所利用的音乐。可见,道教音乐也是羽士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为了“绝尘欲,炼心性”,逐日早晚必须面临神灵,上殿诵经。凡住宫观羽士,皆以敲钟、击鼓为令,逐日早晨五更开静,在扫除、斋沐、整肃衣冠以后,便上殿咏早坛作业经;逐日晚斋毕,晚坛的头通鼓响,道众又要实时洗澡洗漱,严整衣饰登坛讽咏晚坛作业经。道众把这类早、晚作业经,视为识心见性、延生保安的炼养理论,亦即养生之道也。

在道教典范与文献中,有关道乐与养生的论述也屡见不鲜。在《承平经》卷一百十三中有:“乐,小具小得其意者,以乐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乐治;上具上得其意者,以乐六合。得乐人法者,六合为其和……上士治乐,以作无为而度世;中世治乐,乃以和乐俗人以调节;下士治乐,以乐人以召食……夫乐者治乐,形者致刑,犹影响之验,不失铢分也。”这里以为音乐对人是有教育感化的,“以乐人”,可以使报酬之“悦喜”,用音乐来陶冶人的情操;对自然的功用感化而言,“以乐六合”,可以使六合为之“和”;对于治乐者本人来说,上士为了“度世”,修身养性到达“无为”之境界;中士是为了“和乐俗人以调节”,以音乐为社比武段,停止人际交往;下士则是为了“召食”生活,作为谋外行段。对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科罚的关系而论,则是止械斗断奸邪,兴道德制逆恶。目标在于乐人、乐治、乐六合、乐神灵。归根到底,是要用音乐对公众百姓“教化”,教人养生,使“祸乱”不作。这就指了然道乐对道徒和信众两者的修养与教化感化,也是道乐的终极目标。

《承平经》在卷十八至三十四中还谈到:“以乐治身守形顺念致思劫却灾……故乐者,六合之善气精为之,以致神明,故静以生光亮,光亮所以候神也。能通神明,有以道为邻且得永生久存。”这里提出了以乐“治身”、“守形”、“顺念”、“致思”、“劫却”一套完整的音乐功用理论,以为音乐“能通神明”,道教徒兴乐,下得其意,以“乐身”、“乐治”;中得其意,以“乐精”、“守神”;上得其意,以“乐神灵”。俱得其意,到达“顺念”、“致思”的意境,悟道得道,当可“永生久存”。此乃道教徒经过音乐活动到达养生的目标。

音乐能使人延年益寿,已为奉道者所信仰。历史上对修道之人要求非常严酷,一般羽士要会“琴、棋、书、画”;资深羽士要会“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高道则须“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医、卜、星、相”。音乐是羽士平常生活中不成缺氨赡重要内容,它在羽士的修持中如此重要,是由于“乐可以调气味、和阴阳,因此道教徒操纵音乐的这一特征而创作了道教独占的音乐来修持自己。”

音乐能使人延年益寿,也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美国马里兰大学科学家凯瑟琳·麦考密克向人们揭露,讴歌能使人健康长寿,由于“唱歌能使呼吸系统的肌肉获得积极的锻炼,它在增强胸部肌肉的方面不亚于泅水、划船和瑜珈。”而道教音乐自然融合,清澈无尘,更能使歌者在咏唱的状态下如同进入清虚之境而获得心灵的净化,这也是道教徒停止养生的最好路子之一。

道教的早、晚作业是道教科仪的首要内容,是道众逐日必修之作业。其音乐堪为道乐中的精华,也是我国传统音乐中词曲连系的声乐艺术珍品。在早、晚作业活动中,道众在庄重厉穆、清幽淡雅的乐声中,缥缈无私地与 “神”交往,并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如早作业启首的《廓清韵》咏唱“天无(哎)氛(哪)秽(呀)……”

正是“琳琅振响,十方寂静”情形的写照。随着歌者满身心地投入,使之发生一种特别的虔敬恳境。此韵的歌词是源于《元始无量度人妙经》,著名羽士成玄英在注解此经时称“上圣元始天尊”所降《度人经》具有“开人度物,死生通济” 的奇异法功,谓“诵经十遍,上达诸天,起死回骸,咸得永生。”并对“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注曰:“诵咏之者,上感诸天,服配灵文,即随气所,至好事美满,升为金阙之臣。”这即是说,只要虔敬诵咏《度人经》这几句经文,即可起死复生,永生久视,甚至能“积学成真,通道入圣,骨血同气有日”,飞升为玄都玉京之神位。这类无欲无为的静养理念及“重玄”之道,给信徒一种虚幻的盼望,以致激起出非常虔敬追求的精神气力。

《廓清韵》一歌所蕴涵的思惟内容,正是源于《度人经》及成玄英重玄之道的思惟。所谓“廓清”,即指 “玉宇廓清,一尘不染”的仙人天界气象,这也是信徒们记忆犹新追求与渴望到达的“仙境”;它要求道徒要“三业清净”(身业净、口业净、意业净),“恬澹虚夷,不染尘境,体兹邪道,悟彼重玄”,以到达永生久视、悟道飞升的目标。此韵意旨深邃,概览精炼,既是天道的清澈无尘,亦是人性的平静无杂,所谓天人合一也。

如《全真正韵》中《廓清韵》,此韵的音乐,起腔即用“商、羽、宫、清角”四音,散发出一种清虚淡雅的意韵,入拍后则句幅连缀不竭,悠久委婉,环抱商音扭转,加上羽士一唱三叹的抒咏诵唱,加倍突出了此歌清雅闲适的情致;尾腔与首先的散板近似,组成首尾照应的结构关系。该韵用于早作业的启首,使道众自早课始,即进入一种廓清灰尘的清幽地步,开启了养生的一个杰出的初步。而晚作业第一首韵腔《步虚》,渊源尤古,据南宋刘敬叔《异苑》载:“陈思王游渔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而写之,为仙人声。羽士效之,作步虚声。”据称此韵因其好像众仙缥缈步行虚空歌诵之声而得名。作为晚作业的首韵,道众即在缥缈的《步虚》声中,平静境界入无为之境,以美满地毕其一天的修持活动。

还有道乐的法器(乐器),也为道徒修炼养生所用。在道教音乐中,最早利用的法器有钟、磬、鼓、铃等。在葛洪的《抱扑子·道意篇》中有云:“撞金伐革,讴歌诵跃,拜伏稽首,乞求福愿。”可以看出,那时即用了乐器来“乞求福愿”,停止修炼养生。金、革的应用,早在年龄战国就很是普遍,它在官方巫仪活动中也广为应用。道教继续了“巫以歌舞降神”的传统,在课诵中,也是金钟玉磬,依次时鸣,行道上讲,悉先叩击。同时,这些法器,在羽士心中有着崇高的职位,它具有通神避邪的两重功用。磬口向上,谓之其声能上九霄,通达天庭;钟口向下,其声能呼唤九泉诸神;钟鼓齐鸣,万物苏醒,法力而至,好事美满。道教徒正是应用这类声响,乞求彼苍,呼唤神灵,求得好事美满,得道证真,实现养生的终极目标。现代科学也证实,在宗教仪式中这些响器的敲击声,在一定的声响频次内,能使人发生一种幻觉的状态。道徒们正是利用这类特别声响以进入修炼养生的幻景。

道教音乐是道教徒停止修炼的重要路子,也是他们在修持中斯须不成或缺的艺术手段。他们在晨钟暮鼓与铿锵的声乐中,循环往复地持诵早晚作业,光阴循环,从不中断,这类持久而有纪律的修持活动,无疑会使他们的身心获得积极的炼养与有益的调息,从而到达益寿延年的志愿。
请登陆后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